在C8數據報告中,1/6的版面描述著測試者的職業動機,這個版塊非常值得解讀。
管理者在面試時必問的問題就是,“你為什么選擇來我們這里?”但是坦白講,很多人問這個問題不過是模式化的提問,得到的信息很淺顯。
有的管理者不解,說我招人只需要他的能力符合就可以了,我是讓他來干活的,至于他為什么要干,我并不關心。
這其實是個粗淺的觀點,動機的深層含義,是他的職業理想和價值觀,這決定了他能在你這里發揮多大勢能。
大家應該都有被身邊人吐苦水的經歷,“我今年換了三個工作,沒有一個讓我滿意的”。問其原因,都是一句“不感興趣”。
工作無聊要換、工作太累也換,勸他踏實一點卻振振有詞:“興趣是工作最大動力,我不喜歡的工作怎么可能做得好?!?
其實他就是沒有找到根本工作動機,卻迷戀于想象中的歡愉。拖累了自己,也帶給公司很大麻煩。
* 企業該如何識別這類人呢?
遺憾的是,大部分管理者標準模糊,缺少明確的理念,甄選眼光參差不齊。
舉個例子,我們都知道能做好銷售的人,對財富的渴求通常都比較強烈,那么財富動機高的人一定是好銷售嗎?
曾經有個老板沾沾自喜:“我招銷售就看他們喜不喜歡錢!”結果呢,他引以為傲的銷售團隊讓他市場份額一年下跌30%,嚇得他趕緊求助專業機構。
我們給他的銷售團隊做了個測評,報告顯示,絕大部分人的財富動機都排在前三名,但是整體來看,他們的動機組合結果卻是這樣:
- 財富動機高的不同情況 -
說到底,他們的努力程度撐不起對財富的追求,他們是想躺贏,不是靠奮斗。這樣“喜歡錢”的銷售老板要的起嗎?
* 對工作動機有清醒的認知的人,表現都不會太差
從某種程度來說,工作動機也是一個人的職業理想。職業理想必須要清楚:自己希望從這份職業中獲得什么,并應當有怎樣的計劃。
我們一個學員就非常喜歡問那個老套的問題:“你為什么要來我們這家公司?”但是他和其他老板不一樣,他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「步步緊逼」。
他會一直追問候選人,你既然要來我們這里,未來1-3年要取得什么成就?未來5年甚至10年后的計劃又是怎樣?幸好,他最后選擇的「創業合伙人」在經歷思考后,都有非常明確的回答。
這位學員表示說:“當我在問問題的時候,是想看他們是否對未來規劃過一幅明確的畫卷,如果他的畫卷足夠清晰,他會非常知道自己來這家公司要干什么,在工作中表現也非常積極。”
當人能把理想更為清楚的表現出來時,他會在三個方面更為優秀:
1、當他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,相對的也就知道自己可以放棄什么。錢多、事少、離家近……什么都想要,就意味著什么都得不到。那些動機明確的人,工作目標感更強,內心更堅定;
2、眼光更加長遠。畢竟隨著公司做大,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員工不理解公司的價值觀。在某些看著不重要的崗位上,比如客服,如果他對自己的定位只是接電話的,那就會盡可能減少自己的工作,不會主動反應問題。
相反,如果客服的動機是幫助別人,那這個崗位其實是最好的用戶溝通平臺,很多隱藏問題都能得到及早解決,當整個企業的員工都能從長遠角度思考問題,這家公司的產品一定更有品質;
3、他的韌性更強,克服困難的能力更高。他會清楚,任何成功的道路都充滿荊棘,看清自己的目的地,眼前的困難就不再難熬,他對人對事會更加樂觀。
* 工作動機是治愈企業人員流動率高的良藥
從前你有一個優秀的助理,你為他的發展考慮,后來他辭職了。
你為了表示贊賞,所以給了他承擔更多責任的機會,但他是個追求生活和工作平衡的人,高工作分的領導會以為加工作量就是對一個人的鼓勵,其實對他來講,反而是種懲罰。
當員工流動率大時,別去抱怨人越來越難管,我們首先就要理解人的欲望,“人是貶入凡間的神,他沒有忘記天國的一切”。
只有當公司滿足員工個人欲望,員工才能拼命滿足用戶的欲望。
有方法的管理者懂得利用動機進行激勵,降低員工流動率。挖掘人的深層動機,更有利于管理者「因人施利」,不一定需要耗費大量資本,就能牢牢抓住人才的心。
有人會享受工作帶來的豐厚結果,有人也愿意為了更高的控制權放棄一部分現實利益。人性的需求是復雜而多方面的,合理的欲望如果被滿足,員工會更有歸屬感并且忠誠。
一個杰出的老板不是靠統治員工滿足個人欲望,而是要學會滿足并運用欲望達到共贏。了解一個人的欲望,就是了解一個人的最好方式。
來源:中國人力資源網